69看书网 » 恐怖小说 » 东白山最新章节列表 » 第371章 是敌是友 (2/2)

第371章 是敌是友 (2/2)

文/东白山始悟
东白山 | 本章字数:160.58万字 | | 东白山txt下载 | 东白山手机阅读
层层下跌,激起巨大的轰鸣声,喻意我国传统文化与印度佛学在激『荡』中包容了佛学,最后成为影响深远的一大中国文化。隧道中间有一石室,曰“光华世界”,中间为两尊毗卢遮那佛,四面是镜子,金碧辉煌,“光华世界”示意了佛教在中国的发扬光大。出隧道,迎面是20米高的鳌鱼观音像,还有文殊菩萨,今后还要在周边雕凿普贤、地藏王菩萨。我国有佛教四大名山,分别是四大菩萨的道场,这四大菩萨象征了佛教在我国的普及。

东白山区域先是茅山道士,后成为佛教圣地,看起来一直有人想把这里打造某种仙境的意味?

般若谷布局绝妙,喻意深刻,是当代新景点的典范之作,有“江南敦煌”、“地下佛国”之美誉。

般若谷景点风光,幽雅、粗放皆俱,湖、桥、溪涧、竹林、经幢、七级悬瀑、石雕、砖雕、洞宫、石门坎等景致连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,特别是精湛的石窟艺术,展示丰富的佛教文化,供游客观赏、解读。2001年10月1日开放后,深得游客青睐,很多人拍手称绝,视为“变废为宝”、“点石成金”,当代新景点开发的典范之作。

般若谷的瀑布也是奇迹,李白的“疑是银河落九天”用在这里也非常恰当,只是李白只是做梦到这片区域的天姥山,而止步于东白山了…

般若谷瀑布从30多米高的岩山上喷涌而出,悬挂而下,经转折跌宕,深入20多米的地下岩窟中,“七级”之数正好与佛语“七级浮屠”相合。游客身临其境,豪情满怀中又感神秘莫测,“水从哪里来,又从哪里去,地下岩窟怎会水积不满?”,疑『惑』中又让人领悟佛学深邃、宇宙无限,有限的人生只有如此搏击才会有意义。

瀑布又把石宕主景分成了两区,分别代表了佛学文化的两大时期:印度佛教诞生和佛教中国化。从汉白玉经幢进入石窟世界中,只能望到瀑布的第二级。一米多宽的石路两边各是深不见底的清潭,左侧入口屏风状石壁上的九龙喷浴深雕、潭中莲花和小孩铜像,反映了释迦太子出生的典故;右侧中凸的岩壑中,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的大幅线雕图案。两幅精致而简练的石刻作品,反映了佛教在印度的诞生。在内侧岩壑登陡壁栈道,进入另一天地,喻意佛学文化经传布者跋山涉水传到我国之苦旅。

上到最高处,第二级瀑布悬挂于“水帘洞”外,过潭上石桥,到达巨舰头部状的岩台上,可居高而览;穿越水帘,延石级而下,到达布植松竹梅“三君子”的观景台俯视,一幅近五百平方米的彩绘石窟浮雕呈现在眼前,这是一幅佛学中国化的巨型历史画卷,体现了山城新昌在佛学史中的地位。

瀑布层层下跌,激起巨大的轰鸣声,喻意源远流长的我国传统文化,在新昌这块土地与印度佛学的激『荡』中,包容了佛学,最后成为影响深远的一大中国文化。观景台左侧,贴岩而下的sān_jí瀑布右壁上有赴朴初先生题的“禅源”二字,游人会有不解。

事实上,大佛寺开山祖师昙光在公元345年发现了这块宝地,隐居石窟,修禅60年,活了110岁,是《高僧传》中最着名的禅修大师之一,比达摩大师到达少室山“面壁”只少早一百多年。新昌大佛寺东晋时实为“般若”、“禅学”并重,今刻上“禅源”二字,当之无愧。

沿石级下到石宕底部,在巨型浮雕石窟右侧,进入地下隧道,洞宫中虚幻的无穷殿堂,鉴释了成语“佛法无边”的含义。一出隧道,又别有洞天,先是20米高的鳌鱼观音石窟,附近又有文殊、普贤等四大佛教名山的石窟雕像,这是佛学中国化后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。游览般若谷,解读般若谷后,人们会明白,这个山谷、这片石宕,铭刻了山城新昌承载了我国的一座文化高峰——佛学中国化的历史。

陈旭果的介绍非常专业,而且是不厌其烦加细致,声音吗,还有磁『性』…

“张伟!听说你小时候很厉害,那么现在还厉害吗?”什么?我的那个买糕的,竟然知道我的名字!是敌是友?

忽然张伟感觉到了一种压抑,这个女人居然是灵魂高手…

(快捷键 ←) 上一页:第370章 信仰(2/2)章节列表(快捷键 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