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 » 校园小说 » 从赤手空拳到亿万富豪修改版最新章节列表 » 第三章 如兄如弟(之一) (2/2)

第三章 如兄如弟(之一) (2/2)

文/绿城一剑
条颇有商业气息的老街道,这里的房屋建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。街道的两旁,大都是那种南方人称之为“骑楼”(注:就是最下面一层有宽敞走廊的一种旧式楼房)的两层楼房。据老一代人说,这些房屋大都是百年前按“法国式房屋建筑”的样式建造的。在并排相对的楼房之间,夹着一条不太宽敞的街道。所有底层的房屋门口,不论建筑物的方位如何,每家每户的大门都是冲着街面方向开的。街上的小店铺很多,有百货店、小吃店、杂货店、修鞋店、凉茶店等,人来人往,车水马龙,因而这里成为了市内最为喧闹的主要街道之一。

不一会儿,老毕师傅和三个男孩一行四人便到了胡大海的家门口。胡家门牌是南国街36号,一个摆卖凉茶、酸嘢的店铺。

或许是因为南方天气炎热、环境潮湿的关系,南方人一年四季都喜欢喝口凉茶。“酸嘢”,是南方人的一种很流行的口语称谓,说的是用米醋腌制成的各种各样的小食品。在胡家店铺内木制的长形柜台上,摆放着十几个透明的大玻璃瓶,里面各自装着酸萝卜块、酸木瓜片、酸豆角束、长条的酸黄瓜、整个的酸青椒……酸制品种不下十几种呢。旁边,摆着一排排盖着玻璃片的凉茶杯子,里面装满了各种颜色的凉茶,有淡黑色的王老吉、罗汉果,淡黄色的生地、雷公根、菊花茶,等等。在这二十多平方米简陋的屋子里,还提供有几张圆桌方木凳,供客人们歇坐小吃。七十年代,这的东西卖得便宜:玻璃杯凉茶,一分钱一杯;腌制小食品,一分钱一块(件)。在街上或“骑楼”下往来的行人,不断有停下脚步进店里来“帮衬”的,不过,这的顾客多以妇女和孩子们为主。店铺的柜台后,坐着一位手摇大葵扇的阿婆在收钱,那是胡大海的母亲胡阿婆。就这么个不起眼的凉茶、酸嘢小店,当时在名义上还是属于街道集体所有制(联营)的性质。

因为有老毕师傅前来的缘故,这次,那三个半拉大的男孩被胡大海十分客气地礼让进了家门。

胡大海,一米七二的个头,三十六、七岁的样子,长着一张国字脸,浓眉大眼。由于长年习武练身,他的体格显得特别强健和结实。他是市物资回收公司收购废品站的一名职工,每天的工作就是骑着一辆三轮车走大街穿小巷,吆喝着收一些酒瓶子和旧报纸等废品什么的。他的父亲解放前是走南闯北的江湖镖师,他自幼跟着父亲学习南派拳脚。父亲去世后,他继续四处拜访名师学艺,吸取众家之长,铁骨铮铮地练就了一身硬功夫。三十多岁了,他才得以结婚生子。代了的爱人叫陈丽梅,是街道一家福利厂的女工,夫妻俩有一个四岁的女儿,名叫胡小静。

老毕师傅和三个男孩子跟着胡大海走进店铺的后门。店铺上面二楼那两间房子,就是胡大海一家人的住所。眼前,是比较宽敞的一块空地围成的家庭式后院。院子里,四处靠墙壁的地方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瓦缸,它们都是用来腌制小食品的。院子深处,有一处别开生面的景色:一个用木桩和竹竿搭建成的凉棚,上面爬满了漆黑色的葡萄老藤和那青青的葡萄叶子。凉棚下,是一张圆石桌,周围侍候着四个圆柱般的石凳。

胡大海招呼着老毕师傅坐下后,拿了五、六个小瓷杯摆在石桌上,又沏了一壶绿茶,让登门的这些客人喝了解渴。胡大海和老毕师傅在凉棚下的石凳上相对而坐,开始谈论着三个孩子想拜师学武的事情。离此不远处,三个男孩犹如三个小木桩似的并排站在一旁,他们的两只小手却停不下来,各自不时地捋头发、扳手指、卷衣角,彼此之间眨巴着眼晴交流着各自的心思,心急如焚地等待着两个大人洽谈的结果。

(快捷键 ←) 上一页:第二章 学徒生涯(之三)(2/2)章节列表(快捷键 →)